我是一位小学教师,常在家访中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事事“我”字当头,心中没有他人,有几件事,使我陷入了思考。
就说“过生日”吧。现在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日都记得特别清楚,对每一个生日都要隆重地过。但却很少有人记得住长辈的生日。我曾在全班38个同学中做过调查,知道父母生日的只有7名同学。
还有一位娇生惯养的学生,在吃饭时发现新烧的鲜贝少一只,就大发雷霆,质问为他辛苦做菜的妈妈:“鲜贝怎么少了一只?”妈妈忙解释说:买来的鲜贝共16只,我烧鲜贝的时候尝了一只,看看味道好不好。”这个学生居然对妈妈说:“你既然晓得我喜爱吃鲜贝,为什么要吃我一只鲜贝?”像这样不理解、不体贴、不孝顺父母的事情,确实不少,作为教育工作者实感忧虑。
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孝”字被认为是人的所有品德善行的萌发开端。孔子说:“孝,德之始也。”孝的美德,是一切善德的起始点,在一切善德中占据首位。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作为家庭美德中的“孝”,历来被视为“百行之先”、“齐家之首”。孝的最直白的意义,是儿女对双亲和长辈的义务,其基本要求是敬与爱,即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与依恋。“孝”的传统美德应用于新的时代,首要的就是要尊敬父母和长辈。这一条在当今社会“子女独生化”的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我想,孝敬父母的教育不光是家庭的事,作为实施基础教育的小学校,在道德素质教育上,应该把孝敬父母作为一门“大课”来教,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地理解、尊敬、爱怜自己的父母,对家庭有孝心,对社会有爱心。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一是开展读书演讲活动。提倡多读以《新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十字读”》、《中华三德歌》、《中华美德典故》和《中小学生文明礼貌守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旨在宣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通俗读物,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二是开展“孝敬日”活动。要求学生把双休日、父母的生日和母亲节定为“孝敬日”,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孝敬日”里,至少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向生养自己的父母和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等长辈表达孝心和爱意,孝心需要行动。三是开展专题教育。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懂得在现实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人都在默默地实践着我们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追求着我们民族高尚的道德理想。尽管他们的孝行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以一颗赤诚的孝心,交出了一份份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子孙后代的孝德答卷。今天我们教育得法,孩子们也能身体力行,去谱写今日的“孝行新篇”。